欢迎进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网站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010-63305665

综合部

当前位置:首页 > 陶瓷集群

铜川陈炉:千年传承耀州窑技艺

发表于:2019-02-12


中国陶瓷名扬世界,陶瓷烧造历史源远流长,其中,陕西铜川的耀州窑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今,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仍然保留着绵延传承约1400年的古代工业文明“密码”——古耀州窑传统陶瓷烧制技艺。


作家贾平凹创作的长篇小说《古炉》就以陈炉镇为故事发生地,这让外界走进、了解、敬仰陈炉镇。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在这里传承了上千年。实地走访更是能感受这座传承千年的陶乡所特有的魅力:层层的民居从上到下呈扇形分布,从巷道拾级而上,到处是陶罐和陶片……陈炉人以烧制陶瓷为主业,陈炉镇烧制陶瓷的渊源,要追溯到相邻的乡镇——耀州窑早期烧制地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


1.jpg


耀州窑:从黄堡走向陈炉


耀州窑是中国古代八大名窑之一。耀州窑的炉火,从开始创烧陶器至今,绵延了约1400年。尤其是耀州窑烧制的青瓷,更是中国北方青瓷的代表。


2.jpg


3.jpg


耀州窑最初烧制地在黄堡。据黄堡镇出土宋代元丰七年的《德应侯碑记》中记载,晋代永和年间艺人柏林为人们传授火窑甄陶之术。柏林被黄堡和陈炉后世的窑工供奉为“窑神”。


黄堡镇是耀州窑从创烧走向巅峰的重要基地,从创烧到宋代达到鼎盛时期,形成了“十里窑场”的宏大规模。所产瓷器制作精美:“巧如范金,精比琢玉……方圆大小,皆中规矩……击其声,铿铿如也;视其色,温温如也。”黄堡的耀州窑遗址迄今共出土各历史时期文物标本300余万件(片),出土历代瓷窑100多座、作坊100余座,是国内陶瓷考古最重要的基地之一。


铜川市耀州窑博物馆原馆长薛东星说:“随着耀州窑的逐步发展,黄堡镇烧制瓷器的原材料坩土资源逐步枯竭或难以开采,耀州窑的烧制中心逐步由黄堡镇向坩土资源埋藏丰富的陈炉镇迁移。”


根据考古发掘显示,金元时期,陈炉就有窑址分布。陈炉现有金、元、明、清陶瓷烧造遗址30余处,烧瓷窑炉40余座,作坊遗址和各时代典范文化堆积面20多处,采集和出土文物标本1.5万件(片)。


陈炉制瓷兴盛于明清。陈炉窑场是古耀州窑的继承和延续,是耀州窑的重要组成部分。陈炉窑将耀州窑的炉火传承至今,是唯一连续烧造从未断烧的耀州窑系窑炉,是活着的耀州窑,是研究古陶瓷的活化石。


陶瓷烧制销售的“陈炉行规”


耀州窑从黄堡逐步迁移到陈炉之后,行业分工逐步明晰,形成了“三行不乱、四户分立”的陈炉陶瓷烧制销售行规。


“三行不乱”是陈炉特殊的组织分工形式。烧陶瓷讲究分工合作,需要一定的约束,“三行不乱”传统规矩就是这样的约束。陈炉镇“三行不乱”的规矩与布局,起始于立地、马家窠老窑场,是一代一代陶业形成的规矩。而立地镇、马家窠的传统应该是受黄堡镇瓷业的影响。所谓三行,指的是根据地域不同,形成的碗窑、瓮窑、黑窑主烧业。碗窑主烧碗、盘、杯、盏等日常用具;瓮窑烧制大瓮大缸诸大器;黑窑是统称,指的是杂件,以黑釉为主。后又有小货窑,烧制茶具、酒具、瓶子类瓷器。


民国《同官县志·工商志》对当时的“三行不乱”分工有明确记载:“所谓瓷器,窑分三行:曰碗窑,曰瓮窑,曰黑窑,分地制作,各不相侵,即镇民所谓‘三行不乱’。”


不仅烧瓷“三行不乱”,镇上制陶人家也都是有分工的,有“四户分立”之说。四户指“瓷户”“窑户”“行户”“贩户”,基本概括了陈炉从事与陶瓷生产有关的行业。“瓷户”是作坯制瓷的,“窑户”是开作坊和瓷窑的。陈炉人过去都是小本经营,瓷窑往往是几家人家共有,瓷器烧成,瓷户、窑户按约定分取成品。“行户”是今天的“批发商”,他把所有的陶瓷产品买进,再分销给贩户,运往外地销售。“贩户”是经销瓷器的,包括将瓷器承运到外地商埠客商处和自己直接销售的两部分人,运销瓷器则用骡驮。


陈炉工匠引领铜川陶瓷产业发展


现在的陈炉人烧制陶瓷,仍然延续着耀州窑传承千余年的陶瓷生产手工技艺:山中取料,手挖车推;泥池陈列,明亮如镜;雕花秀草,工笔而成;日晒火烧,自然形成;煤炭翻堂,蹄窑烧成。


4.jpg


5.jpg


6.jpg


陈炉陶瓷技艺的传承,以家族传承为主。有王家、李家、许家等各姓家族代代相传的制瓷技艺、窑炉和作坊。陈炉悠久的制瓷历史吸引世人的目光。


2006年,耀州窑陈炉窑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炉窑民间手工技艺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陈炉镇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第四批、陕西首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8年,陈炉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近年来,陈炉镇大力弘扬耀瓷文化,建设陶瓷古镇和历史文化名镇。镇上每年举办包含民间窑神祭祀、民俗文化表演、陶瓷技艺大比武、陶瓷奇石书画展览、文化采风、摄影大赛等活动的陶瓷文化旅游艺术节。如今,丰富的陶瓷元素,罐罐垒墙、瓷片铺路,营造浓厚的陶乡风韵,吸引外地游客游玩。


7.jpg


8.jpg


“陈炉镇有着千余年的历史传承,陶瓷烧制人才众多,铜川现在的陶瓷烧制匠人,大多与陈炉密切相关。陈炉镇现有私营作坊15家,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2人,省级大师7人,市级工艺美术大师15人,省级非遗传承人1人,市级非遗传承人2人,区级非遗传承人4人。”陈炉镇镇长王永辉说,“未来,陈炉将积极推动陶瓷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打造西北地区独具特色的陶瓷小镇。”


上一篇:
下一篇:

行业聚焦

更多

  • 全国人大代表张婧婧:聚焦陶瓷行业发展与非遗传承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最重要的职责之一是通过这一平台,将对社会发展、行业进步以及国计民生的思考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建议。”近日,在采访全国人大代表张婧婧时,她这样对记者说。 作为一名深耕陶瓷艺术创作30余年的陶瓷艺术家,张婧婧对于陶瓷和景德镇的关注始终如一。自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张婧婧始终积极履职,深入调研,致力于推动陶瓷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非遗的保护与传播,以及职业教育的创新,在景德镇陶瓷文化保护传承、陶瓷文化传播、陶瓷行业绿色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多项建议。 “陶瓷行业不仅是传统产业,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张婧婧提到,近年来,她重点关注陶瓷行业的绿色革命,推动陶瓷烧造技艺在能源使用上的创新,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她还积极推动陶瓷文化的国际传播,促进中国陶瓷文化“走出去”,增强国际影响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张婧婧也特别关注非遗在职业教育中的推广。她表示,非遗的传承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参与,而职业院校正是培养非遗传承人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她多次调研非遗项目在职业院校的推广情况,并建议在职业院校中开设更多非遗相关课程,让非遗在年轻一代中扎根、传播。 “非遗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未来的资源。”张婧婧强调,通过职业教育,可以让更多年轻人了解非遗、热爱非遗,并成为非遗传承的中坚力量。她希望未来能够看到更多非遗项目在职业院校中落地生根,形成系统化的教学体系。 回顾8年的履职经历,张婧婧感慨良多。她表示,成为人大代表后,自己的视野从个人工作的小范围拓展到了更广阔的领域。“以前可能更多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但现在会从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她认为,这种视角的转变让她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为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更多力量。 对于今年的两会,张婧婧满怀期待,她说:“陶瓷行业的设计创新、绿色发展以及国际传播仍是我未来工作的重点,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陶瓷行业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同时让非遗在职业教育中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详情】

行业动态

更多

  • [省市活动]2025“木兰杯”河南省陶玻协会女陶艺家经典艺术作品邀请展盛大开幕 3月13日,备受瞩目的2025年“木兰杯”河南省陶玻协会女陶艺家经典艺术作品邀请展在郑州盛大开幕。此次展览汇聚了来自全省各地近百名女陶艺家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一场陶瓷艺术的盛宴。 首先,省陶玻协会常务副会长暴风云在开幕式上回顾了全国及河南省女陶艺家团体的发展历程,并详细阐述了“木兰杯”品牌打造的宗旨与意义。她表示:自2004年景德镇市女陶艺家协会率先成立,拉开了女性陶艺家们集结的序幕。河南省陶玻协会女陶艺家分会虽在2020年才正式启航,但发展的步伐坚实有力,五年成功举办了六次活动。期间创建的“木兰杯”品牌,已在全国陶瓷行业形成了强大的影响力。“木兰杯”旨在鼓励更多女陶艺家投身陶瓷艺术事业,为陶瓷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她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和技艺的舞台。 省陶玻协会会长杨德林对女陶艺家们提出了三点期望:以提升技能为攀登阶梯,凭博学多才作创作源泉,将交流融合当解困钥匙。他希望女陶艺家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艺水平,以博学多才为创作源泉,同时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陶瓷艺术的发展。 此次邀请展备受女陶艺家们的青睐,共有146位女陶艺家踊跃报名,携带了400余件佳作参展。展品琳琅满目,涵盖了河南省内的钧瓷、汝瓷、唐三彩等17项传统名瓷,以及现代陶艺、相州瓷、黄河澄泥砚等特色品种。同时,还有来自省外的釉上彩、新彩、釉里红等作品远道而来,共同构筑起一场规模宏达、瓷种齐全的陶瓷艺术大展。这些作品不仅彰显了陶瓷艺术的多元魅力,也展示了女陶艺家们的精湛技艺和无限创意。 据悉,本次“木兰杯”展览为期5天,从3月13日持续至17日。这不仅是陶瓷行业的年度盛会,也是女性陶艺从业者展现风采的闪耀舞台。我们期待此次展览能够推动陶瓷艺术在更广阔的领域传播与发展,让更多人领略到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 【详情】

扫码关注公众号

行业服务部:010-63305033  培训部:010-63305398  科技信息部:010-63305626  展览部:010-6330575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168号朗琴国际B座1019室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55412号-1